“一副眼镜”扮靓一座城市??记丹阳市眼镜商会会长汤龙保
发布时间:2008-04-24 发布人:bysee 浏览次数:9214次
来源: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丹阳是国内眼镜产业的发源地之一。有从事眼镜行业及相关配套企业110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镜架1亿副,占全国总量的1/4强;年产树脂镜片2亿副,占全国总产量的80%,世界总产量的大半,成为全球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基地。汤龙保所领导的万新公司2006年完成销售2.9亿元,实现利税5600万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汤龙保自担任丹阳市眼镜商会会长以来,为丹阳的眼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副眼镜”扮靓一座城市 1986年,全国最早的眼镜交易市场在丹阳诞生。如今,拥有眼镜经营户500多户,经营眼镜架、镜片、成品眼镜、眼镜专用工具、眼镜零配件等近千个品种。丹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眼镜产业作为第一产业重点培植,并筛选出一批骨干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做大规模,提升档次。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骨干企业。2005年以来,一批眼镜生产企业进入二次创业高峰期,眼镜行业出现了一股投资热潮。许多企业花巨资从国外购进最先进的设备,像价值20多万美元一台的镀膜机,丹阳就有100多台。汤龙保认为“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做加工”,规模做大,产品做优的眼镜企业不能再为别人打工。 2005年是丹阳眼镜企业创品牌收获最大的一年,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的“万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珊蒂光学有限公司的“舒曼”商标和江苏洪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洪旭”商标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丹阳市眼镜企业的整体形象迅速提升。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使社会化专业协作程度越来越高。在市眼镜商会的组织协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组团出现在北京、上海、米兰、大邱、巴黎、东京、香港等国内外著名的眼镜展销会上,刮起“丹阳旋风”。 五大战略助推眼镜产业发展 丹阳眼镜商会提出用5~10年时间,实施五大战略,把丹阳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眼镜业生产、集散、研发、检测、标准“五位一体”的中心。具体说,就是实施质量立业战略,引导眼镜产业向品牌集群跃升,到2015年,争创国家级名牌、驰名商标10个以上。省级名牌、著名商标20个以上;实施科技强业战略,鼓励原创性技术攻关,推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到2015年,眼镜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实施文化兴业战略,引领现代眼镜消费时尚,不断提高丹阳眼镜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夯实丹阳眼镜产业在全球主产地的地位;实施做优做大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产品档次,通过规模企业的龙头带动,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超亿元企业20家,超3亿元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2家。实施工贸一体化战略,深化眼镜制造业和专业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今后10年内,眼镜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20%以上。到2015年,眼镜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眼镜市场贸易额要超60亿元,出口超8亿美元。 丹阳眼镜产业的最新动态 2006年2月,丹阳被授予“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9月,设在丹阳市的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获得了国家认监委授权,开始在授权的检验产品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并且获准在检测报告中使用“CMA”标志。 2006年9月,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眼镜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次展览会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700多个企业参展。丹阳市参展企业接近100家,租用展位300多个,展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丹阳企业通过强化现场展示、举办企业宣传活动等方式,大力推荐自己的产品与品牌,尽显丹阳眼镜的独特魅力。在丹阳市眼镜商会展位前,商会编辑的《丹阳眼镜》杂志等很快被领取一空。 构建和谐社会 参与公共事业 汤龙保从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他的建议下,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与中国眼镜协会、中国眼镜科技杂志联合举办了“红色之旅视光万里行”重走长征路活动。当他看到众多贫困学生的状况后,当即决定再捐助3万元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至今,他通过各种方式累计捐款达千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