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仁远:近视眼防治的新概念
发布时间:2008-11-14 发布人:bysee 浏览次数:8838次
转自:复旦新闻网
作者简介:1939年6月出生。现任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隐形眼镜与屈光手术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建立我国首个隐形眼镜专科门诊,成功研制成国产首片亲水软性接触镜,培养了中国第一个隐形眼镜博士,并推动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推广应用,对隐形眼镜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并研制成国产微型角膜切割器,促进了准分子激光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2002年倡导的医学验光理念已在国内得到普遍接受与广泛开展。在眼遗传的研究中,与中科院合作发现了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其功能,发表在《Nature?Genetics》。2004发明了首创旋转式微型角膜上皮刀,并获国际发明专利。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专利10项,也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专家以及上海市育才奖。2007年褚仁远教授还因“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视眼中的世界,朦胧混沌,“看上去很美”但却“看清楚很难”。近视眼,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各种程度的不便与障碍。
我有一句话:验光师不懂医学,眼科大夫不懂视光学??人才数量不够所以导致我国很多地方目前对于近视眼的治疗和矫正上仍存在一些偏差。且让我们对比一下中美从事医学工作之人的资质,美国最顶尖的人才可能从事医学;而中国则有很大的不同,验光师中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高中学历大概占60%-70%。
眼睛成像基本原理有二。一是平行光,通常概念上将光源5米内的光束看作平行光,所以视力表放在5米处。二是眼睛具有调节静止眼球的能力,即:看不同远近时眼睛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因此在验光时,要调节稳定时的检查才是正确的;而有些验光则不停更换镜片度数或散光度数,结果往往造成眼睛疲劳和验光不准。
从眼球接收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体状-玻璃体-视网膜(感受光线最里的一层)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而人体某个器官越重要,则发育得也越早。眼轴是眼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快速发展期是从出生(16mm)至三岁(19.5mm)时;慢速发展期是从三岁(19.5mm)至十八岁(23mm)。其实,新生儿100%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变长,逐渐到正视,再到后来便有可能近视。所以,4岁的小孩有两百度远视实属正常,视力为0.6左右;倘若那时就是正视,长大基本就是近视眼了。
那么,近视眼缘何发生?我将其原因分为三类。一是遗传因素,包括人种、家系,而黄种人天生就比白种人更容易得近视。二是体质因素,比如:早产、小样儿、体弱易患近视。三是环境因素,这里不得不说美国人所做的生动试验:他们将一批猴子遮掉一只眼睛,只留一只眼让它们看世界,久而久之,便导致成像不清。因而,过了一段时间后,遮蔽一眼的那组猴子平均有500度近视;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对比试验是给猴子的一个眼睛戴上500度镜片,结果也是造成他们普遍有接近500度的近视。
在此,有必要再详细阐述一下近视眼的环境因素。第一,形觉剥夺:不良用眼习惯(比如在动荡车厢里看书)、无节制上网、过度弹琴等都会都会影响成像效果,容易导致近视。第二,光学离焦:不正确的验光配镜、握笔姿势不标准、读写习惯不好也容易造成近视。第三,调节功能紊乱:空间限制使得远近调节功能受干扰,长期易致视力下降。俄罗斯有过一个实验,叫一批5岁的孩子,每天做一个动作,就是用一根手指,由远至近,再由近至远,两眼对焦看,就像斗鸡眼。持续观测了15年,每天做这个动作的人长大后近视率比较低。这就说明他们调节的功能经过锻炼后变得比别人强,所以即使在和别人同样强度的用眼情况下,相对也不易近视。
除了上述因素,光照环境也可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照明设计时要注意将灯具垂直于黑板安装 ,定期粉刷墙壁,粉刷屋顶,油漆黑板,安装窗帘 ,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在桌面。在照明质量上,要选择发光稳定的光源(照度在500勒克斯左右 ),并且要防止频闪 (英国剑桥大学威尔斯金博士研究证实,频闪是导致现代人近视猛增的重要原因 )。在色温方面,尽量控制在4500K左右(相当于早上9点的太阳光),显色指数≥80以上。在灯具选用时,要择取持续性夜光灯照射(有研究发现,开夜灯睡眠的儿童近视眼发病率高)。
此外,我所提出的另一观点是,红光比绿光容易造成近视。近视的确是生命体的一大烦恼。但其实,人类理论视力可以到2.5,关于超视力也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视觉与生理和物理心理都有关。视觉是由视网膜三种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吸收光线中具有光谱特性的光量子后转换为电信号传到到视皮质而产生的,一定光亮度下,视力与光亮度呈正相关。那么,何为物理心理因素?最简单的比方就是,拿一本军事天地给女生看,无论光线多好她都不愿意看;而把它给男生看,即使光线较暗他也能看得清楚。再举个例子,比如拿一叠钱让老太太在光线很暗的地方数,她都能数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检查视力时,今天查是0.8,明天查是0.6,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视力与心理状态也有关。
大家都知道,近视眼分为两种,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我们先来谈谈假性近视。在所有患近视眼的人群中,假性近视的比例很小,只有2.4%,真正的假性近视就是指调节性近视,也就是调节功能跟不上的意思,应该通过扩瞳验光进行诊断后,就会发现实际没有近视,只有这种情况才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无需戴眼镜。
而绝大多数近视眼患者都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眼的常规性治疗就是正确验光配镜,配眼镜是常规治疗,也是推荐的方案;它的非常规性治疗包括:隐形眼镜(软性镜与RGP)、角膜塑形镜(OK镜)与屈光手术??这些手段都旨在以提高视觉质量为己任!
下面再和大家探讨有关医学验光的内容。它包括五个方面:一.确定主视眼??就像大多数人以右手为主,人的两个眼睛也不是平均分担任务的,所以配镜也要注意是否主视眼,只按照单独一只眼1.0这种标准来配并不科学,清楚但未必舒服;二.确定眼位??近视内隐斜低矫、近视外隐斜足矫;三.确定调节力??过强则近视低矫、过弱则近视足矫;四.确定散光轴向??顺规低矫,逆规足矫;五.调节平衡。
不科学的验光会导致配镜错误。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治疗方法:第一.配戴透氧硬性隐形镜(RGP)。它的优点是:矫正视力好、能矫正散光、寿命长、保养简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近视的发展。隐形眼镜和一般眼镜不同,因为镜片距离眼球位置不同,对成像的影响当然也就不同。配隐形眼镜要根据眼球的弯曲程度,比之稍微平一点,完全符合眼球弯曲程度则不对,当然更弯就更不好了,而太平也不行。这就类似于现在流行36码的脚穿37码鞋,正好36码有时会显得鞋小,当然换成35码或40码就更不行了。第二.角膜塑形镜(OK镜)。其实,它是一种十分好的治疗方法,但早先在中国的此类广告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法,不懂验光的所谓专家“配”坏了一批人的眼睛,后来被紧急叫停。而它其实目前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首先,它需一定设备:角膜计,角膜地形图,裂隙灯;其次,需高超技术的相关人员进行实验;因此,这项治疗方法须健康谨慎地开展。第三.屈光手术。比如,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之安全性是当下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没有百分百安全的手术,当然,大医院要相对安全一些,手术后达到配镜的视觉质量的人占到80%。在这里,“视觉质量”不是视力,术后将视力提高到1.0基本可保证99%及以上,但视力好也未必舒服,未必有好的视觉质量。至于所谓的风险,要看手术与设备质量配套设备的情况、医生的技术以及病人的状态等。至于术后情况,其实与用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依旧不注意用眼卫生与习惯,视力当然还是会变差。另外,一些人认为要保养眼睛、维持眼镜现在的度数就用一些市场上的抗疲劳或保护视力眼药水,但其实眼药水里面有防腐剂,多用了都不好,虽然现在的防腐剂做得好了,但终究也不是完全没毒副作用。
总之,面对近视眼,我们要做好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这样,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才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1939年6月出生。现任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隐形眼镜与屈光手术的开拓者之一,1962年建立我国首个隐形眼镜专科门诊,成功研制成国产首片亲水软性接触镜,培养了中国第一个隐形眼镜博士,并推动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推广应用,对隐形眼镜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并研制成国产微型角膜切割器,促进了准分子激光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2002年倡导的医学验光理念已在国内得到普遍接受与广泛开展。在眼遗传的研究中,与中科院合作发现了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其功能,发表在《Nature?Genetics》。2004发明了首创旋转式微型角膜上皮刀,并获国际发明专利。曾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专利10项,也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专家以及上海市育才奖。2007年褚仁远教授还因“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视眼中的世界,朦胧混沌,“看上去很美”但却“看清楚很难”。近视眼,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各种程度的不便与障碍。
我有一句话:验光师不懂医学,眼科大夫不懂视光学??人才数量不够所以导致我国很多地方目前对于近视眼的治疗和矫正上仍存在一些偏差。且让我们对比一下中美从事医学工作之人的资质,美国最顶尖的人才可能从事医学;而中国则有很大的不同,验光师中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高中学历大概占60%-70%。
眼睛成像基本原理有二。一是平行光,通常概念上将光源5米内的光束看作平行光,所以视力表放在5米处。二是眼睛具有调节静止眼球的能力,即:看不同远近时眼睛会有自我调节功能,因此在验光时,要调节稳定时的检查才是正确的;而有些验光则不停更换镜片度数或散光度数,结果往往造成眼睛疲劳和验光不准。
从眼球接收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体状-玻璃体-视网膜(感受光线最里的一层)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而人体某个器官越重要,则发育得也越早。眼轴是眼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快速发展期是从出生(16mm)至三岁(19.5mm)时;慢速发展期是从三岁(19.5mm)至十八岁(23mm)。其实,新生儿100%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变长,逐渐到正视,再到后来便有可能近视。所以,4岁的小孩有两百度远视实属正常,视力为0.6左右;倘若那时就是正视,长大基本就是近视眼了。
那么,近视眼缘何发生?我将其原因分为三类。一是遗传因素,包括人种、家系,而黄种人天生就比白种人更容易得近视。二是体质因素,比如:早产、小样儿、体弱易患近视。三是环境因素,这里不得不说美国人所做的生动试验:他们将一批猴子遮掉一只眼睛,只留一只眼让它们看世界,久而久之,便导致成像不清。因而,过了一段时间后,遮蔽一眼的那组猴子平均有500度近视;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对比试验是给猴子的一个眼睛戴上500度镜片,结果也是造成他们普遍有接近500度的近视。
在此,有必要再详细阐述一下近视眼的环境因素。第一,形觉剥夺:不良用眼习惯(比如在动荡车厢里看书)、无节制上网、过度弹琴等都会都会影响成像效果,容易导致近视。第二,光学离焦:不正确的验光配镜、握笔姿势不标准、读写习惯不好也容易造成近视。第三,调节功能紊乱:空间限制使得远近调节功能受干扰,长期易致视力下降。俄罗斯有过一个实验,叫一批5岁的孩子,每天做一个动作,就是用一根手指,由远至近,再由近至远,两眼对焦看,就像斗鸡眼。持续观测了15年,每天做这个动作的人长大后近视率比较低。这就说明他们调节的功能经过锻炼后变得比别人强,所以即使在和别人同样强度的用眼情况下,相对也不易近视。
除了上述因素,光照环境也可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照明设计时要注意将灯具垂直于黑板安装 ,定期粉刷墙壁,粉刷屋顶,油漆黑板,安装窗帘 ,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在桌面。在照明质量上,要选择发光稳定的光源(照度在500勒克斯左右 ),并且要防止频闪 (英国剑桥大学威尔斯金博士研究证实,频闪是导致现代人近视猛增的重要原因 )。在色温方面,尽量控制在4500K左右(相当于早上9点的太阳光),显色指数≥80以上。在灯具选用时,要择取持续性夜光灯照射(有研究发现,开夜灯睡眠的儿童近视眼发病率高)。
此外,我所提出的另一观点是,红光比绿光容易造成近视。近视的确是生命体的一大烦恼。但其实,人类理论视力可以到2.5,关于超视力也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视觉与生理和物理心理都有关。视觉是由视网膜三种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吸收光线中具有光谱特性的光量子后转换为电信号传到到视皮质而产生的,一定光亮度下,视力与光亮度呈正相关。那么,何为物理心理因素?最简单的比方就是,拿一本军事天地给女生看,无论光线多好她都不愿意看;而把它给男生看,即使光线较暗他也能看得清楚。再举个例子,比如拿一叠钱让老太太在光线很暗的地方数,她都能数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检查视力时,今天查是0.8,明天查是0.6,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视力与心理状态也有关。
大家都知道,近视眼分为两种,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我们先来谈谈假性近视。在所有患近视眼的人群中,假性近视的比例很小,只有2.4%,真正的假性近视就是指调节性近视,也就是调节功能跟不上的意思,应该通过扩瞳验光进行诊断后,就会发现实际没有近视,只有这种情况才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无需戴眼镜。
而绝大多数近视眼患者都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眼的常规性治疗就是正确验光配镜,配眼镜是常规治疗,也是推荐的方案;它的非常规性治疗包括:隐形眼镜(软性镜与RGP)、角膜塑形镜(OK镜)与屈光手术??这些手段都旨在以提高视觉质量为己任!
下面再和大家探讨有关医学验光的内容。它包括五个方面:一.确定主视眼??就像大多数人以右手为主,人的两个眼睛也不是平均分担任务的,所以配镜也要注意是否主视眼,只按照单独一只眼1.0这种标准来配并不科学,清楚但未必舒服;二.确定眼位??近视内隐斜低矫、近视外隐斜足矫;三.确定调节力??过强则近视低矫、过弱则近视足矫;四.确定散光轴向??顺规低矫,逆规足矫;五.调节平衡。
不科学的验光会导致配镜错误。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治疗方法:第一.配戴透氧硬性隐形镜(RGP)。它的优点是:矫正视力好、能矫正散光、寿命长、保养简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近视的发展。隐形眼镜和一般眼镜不同,因为镜片距离眼球位置不同,对成像的影响当然也就不同。配隐形眼镜要根据眼球的弯曲程度,比之稍微平一点,完全符合眼球弯曲程度则不对,当然更弯就更不好了,而太平也不行。这就类似于现在流行36码的脚穿37码鞋,正好36码有时会显得鞋小,当然换成35码或40码就更不行了。第二.角膜塑形镜(OK镜)。其实,它是一种十分好的治疗方法,但早先在中国的此类广告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法,不懂验光的所谓专家“配”坏了一批人的眼睛,后来被紧急叫停。而它其实目前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首先,它需一定设备:角膜计,角膜地形图,裂隙灯;其次,需高超技术的相关人员进行实验;因此,这项治疗方法须健康谨慎地开展。第三.屈光手术。比如,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之安全性是当下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没有百分百安全的手术,当然,大医院要相对安全一些,手术后达到配镜的视觉质量的人占到80%。在这里,“视觉质量”不是视力,术后将视力提高到1.0基本可保证99%及以上,但视力好也未必舒服,未必有好的视觉质量。至于所谓的风险,要看手术与设备质量配套设备的情况、医生的技术以及病人的状态等。至于术后情况,其实与用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依旧不注意用眼卫生与习惯,视力当然还是会变差。另外,一些人认为要保养眼睛、维持眼镜现在的度数就用一些市场上的抗疲劳或保护视力眼药水,但其实眼药水里面有防腐剂,多用了都不好,虽然现在的防腐剂做得好了,但终究也不是完全没毒副作用。
总之,面对近视眼,我们要做好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这样,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才会更加美好!
- 上一篇:褚仁远:近视眼防治的新概念
- 下一篇:褚仁远:近视眼防治的新概念